广东疑拥192套房 "房警"被免职并立案调查
ue
2025-04-05 15:46
再者,績效目標帶來的壓力,也迫使他們追求短期指標——讓無家者有地方住,但這僅有短期成效,許多無家者數週後又回到街頭。
整體而言,「難民法」草案包含規範適用對象、難民身分審查程序、審查委員的組成、排除條款、取得難民身分後的權利、申訴辦法及不遣返原則等等。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難民公約》嚴格限制的五大範疇逐漸不敷使用,因此各個國家逐漸發展出其他的庇護種類,也為了讓有危險的人可以立即遠離傷害,因此核發得以即時入境的人道簽證。
簽證無限制次數延長,是台灣政府應變的人道措施,聲勢很大,實則幫助力道很小,最大的問題,在於簽證種類和期限。《內政部移民署組織法》第2條,早早就明訂「難民之認定、庇護及安置管理」為移民署職掌業務之一。然而,雖然政府口頭保證「只要申請就會允許」,但由於沒有清楚交代這項措施會實施多久,當事人常面臨下個30天還會不會在台灣,讓他們不敢做長遠的計畫,租屋甚至經常被拒絕。這個定義最早出現在1951年的《關於難民定位公約》,後被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組織援用。「難民法」的適用對象是外國人,而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框架下排除了中港澳人民,這恰與許多人擔憂會淪為敵營滲透管道相反。
最後,《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後的第16條,針對在某個時限前,自泰國、緬甸入境之無國籍人民及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或自印度或尼泊爾地區入境之無國籍人民,得以經相關主管機關許可後居留。這項措施主要協助的對象,是居留事由已經不存在(常見如學業結束、或雇主沒有續聘)但又不能返國的烏克蘭人。此外,為因應兩岸的特殊國情,《香港澳門關係條例》(下稱《港澳條例》)及《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下稱《大陸人民定居辦法》),皆有近似庇護作用的條文。
台灣一次只給30日簽證,在台烏克蘭人即便安全也無法安心生活 2022年3月初,內政部長徐國勇在質詢時承諾,在台烏克蘭人簽證到期後,只要提出申請,就一定會延長。這三年之間,台灣做過什麼來協助已經在我國境內,卻再也回不了家的難民? 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難民法」草案屢次被排入立法院的優先法案,最後卻都不了了之? 誰是難民?什麼是庇護政策? 國際普遍指稱的難民,是指因種族、宗教、國籍、屬於特定的社會團體或因為發表特定的政治言論,而恐懼遭到迫害因此不能返回原國家的外國人或無國籍人而長期而言,我們仍認為原物料的噴出使需求與庫存再次調整,將於未來更有助於製造業與供應鏈好轉,加上股價透過上半年的衝擊也將過往過高評價疑慮沖淡,耐心等待中期商品供需重新調整、通膨回落,我們將見到更為健康的長線經濟擴張。兩次油價暴漲皆導致能源通膨壓力劇增,美國能源項CPI年增率在1974年2月(+33.7%)、1980年3月(+47.2%)出現歷史高點。
面對戰爭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通膨壓力再度升溫,也引發了市場對於停滯性通膨的擔憂。「第二輪的價格上漲」,作為大宗原物料,油價上漲傳遞至產成品,連帶得價格上漲存在更深的僵固性,這個現象尤其在供給側衝擊造成的原物料價格上漲更為顯著。
更雪上加霜的是,尼克森總統在1971年8月宣布「新經濟政策」,除了關閉美元兌換黃金窗口,同時簽署行政命令、凍結工資與物價長達90天,並在隔年持續管制物價/工資,限制通膨介於2~3%、工資成長率不超過5.5%。3. 過去幾次出現通膨大幅飆升聯準會皆以大幅度升息應對,以打壓商品需求,促使通膨降溫,然抗通膨升息與經濟成長為一道雙面刃,中間導致經濟趨緩,嚴重的話甚至出現衰退,而油價終將也將隨著需求調整而修正,屆時聯準會才會重新降息,經濟重新開啟新週期。讓我們快速回顧70年代,具有許多外生因素加劇了油價上漲對經濟的衝擊,當時一連串的商品供需失衡、匯率貶值、政策失誤,形成完美風暴,才為美國經濟帶來了史上最嚴重的停滯性通膨。首先在歷史背景上,當時正處於美國擴大參與越戰、歐日製造業迎頭趕上,同時布列敦森林體系瓦解,美元與黃金正式脫鉤後一路走貶,使得美國面臨財政貿易雙赤字壓力,干預了貨幣政策以寬鬆來支持巨額國債的壓力。
此外,本次除了能源價格問題外,原本就存在的供應鏈問題、薪資通膨螺旋問題(尤其在美國),觀察5年期美債平衡通膨率再度突破去年11月新高並重返3%,聯準會更擔心的是來自於市場通膨預期失控,造成更嚴重的通膨自我實現。因此可以簡單結論,戰爭所引發的供給側衝擊,為構成停滯性通膨的必要條件,而非絕對條件。隨著英美石油制裁政策落地,後續供給缺口是否能重新彌平,我們認為關係到俄烏衝突的持續時間,以及生產者(OPEC+與美國頁岩油為主)增產態度等變數。4. 我們認為對於接下來是否會面對到停滯性通膨仍有待觀察,但是可以預期的是,接下來聯準會將會把「控制通膨」的目標擺在「維持經濟增速」之前,而這也將反應於Q2的經濟數據滑落上。
這也是為何本次市場如此擔心的原因,本次俄烏衝突全面衝擊到能源、農產品、金屬,實際拆解各國終端消費的結構,我們可以發現食物以及能源消費,在各國的支出佔比當有來到將近3成以上,尤其在新興國家因食物佔比更高,兩者加總的比率甚至高達5成。俄烏衝突持續,全球原物料價格暴漲,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續創下歷史新高,聯準會緊縮在即,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是否重演?面對突發戰爭事件,M平方對2022年行情看法是否改變? 本文重點: 1. 回顧1950年代至今所發生的區域戰爭,並非所有戰爭皆會引發衰退,而也並非所有引發油市供給出現缺口的事件,皆會引發停滯性通膨,因此可以簡單結論,戰爭所引發的供給側衝擊,為構成停滯性通膨的必要條件,而非絕對條件。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備註:*為經濟衰退與戰爭關聯性不大 從過去經驗我們可以發現,並非所有戰爭皆會引發衰退,而也並非所有引發油市供給出現缺口的事件,皆會引發停滯性通膨。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回顧70年代停滯性通膨 回顧1950年代至今所發生的區域戰爭,其中共有5次於戰爭後24個月內,出現過美國經濟研究所NBER定義的經濟衰退期,分別為50年代蘇伊士運河危機、70年代第四次以阿衝突的贖罪日戰爭,伊朗革命、80年代的兩伊戰爭、以及90年代的波灣戰爭。
然而政府管制缺乏經濟效率,價格上限反而會造成供給短缺,也延後了聯準會的反應時間,1973年1月美國核心 CPI年增率觸及低點+2.5%,隨後出現報復性反彈、一路上行至1975年2月+11.9%,同期間失業率攀升超過4%,GDP則出現連續4個季度的衰退。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資料來源:THE SUPPLY-SHOCK EXPLANATION OF THE GREAT STAGFLATION REVISITED, Alan S. Blinder & Jeremy B. Rudd, 2008 而為何於70年代會看到如此嚴重的停滯性通膨發生?主要來自於兩個因素: 「油價稅收效應」,主要發生於原油淨進口國,因對於油價的彈性相對較低,對於油價上漲的加乘效應也更顯著。2. 俄烏衝突在最差情境下,預期衝擊300萬桶/日的俄油出口,隨著英美石油制裁政策落地,後續供給缺口是否能重新彌平,關係到俄烏衝突的持續時間,以及生產者(OPEC+與美國頁岩油為主)增產態度等變數,不過從過去經驗來看,供給側衝擊在發生後12個月內,其他條件不變之下,影響將逐漸淡去。以上皆出現全球油市6%~12%不等的供給側缺口,其中就包括了70年代的兩次嚴重的停滯性通膨危機。我們正在重演歷史嗎?大通膨時代的三種情境及兩個推力 根據NBER研究,分別將過去幾次出現通膨大幅上揚的情形分為以下三種: 暫時性價格上漲(temporary price spike),如1979年 永久性價格提升(increase to a permanently higher relative price level),如1973~1974 長時間價格持續上揚(long-lasting rise in the rate of energy price inflation),如2000~2008(屬於需求型推升的原物料超級循環) 以目前俄烏衝突來看,我們在先前快報初估,俄烏衝突在最差情境下,預期衝擊300萬桶/日的俄油出口(60~ 70萬桶至美國出口歸零,450萬桶至歐洲出口腰斬),而歐美戰略儲油、伊朗核協、頁岩油供給在短期內僅能補足至多200~250萬桶/日的缺口,以至於原本預估Q1~Q2達到供需平衡的時間點,再度往後推延。接著在1979/1980年,接連爆發伊朗革命、人質危機、兩伊戰爭,油價從不到$15翻倍至將近$40。
5. 整體時間軸上,中期我們認為在上半年無論俄烏長短,都需要經歷三個對焦:經濟成長、通膨、政策。 俄烏衝突中心俄羅斯、烏克蘭及白俄羅斯作爲全球糧倉以及原物料重鎮,在衝突持續之下,全球原物料價格維持高檔強勁,衡量一籃子大宗商品報酬的三大指數──標普高盛商品指數(GSCI)、路透CRB商品指數、彭博大宗商品現貨指數(BCOM)上週分別上漲20%、13%、13%,創史上最高單週漲幅。
本次俄烏戰爭屬於第一種或第二種供給衝擊尚未能定論,不過從過去經驗來看,供給側衝擊在發生後12個月內,其他條件不變之下,影響將逐漸淡去。另一方面,聯準會對「菲利浦曲線」上就業與通膨存在固定反向關係的誤解,造成政策對於充分就業水平過於樂觀,使得政策反應落後於通膨曲線
而長期而言,我們仍認為原物料的噴出使需求與庫存再次調整,將於未來更有助於製造業與供應鏈好轉,加上股價透過上半年的衝擊也將過往過高評價疑慮沖淡,耐心等待中期商品供需重新調整、通膨回落,我們將見到更為健康的長線經濟擴張。首先在歷史背景上,當時正處於美國擴大參與越戰、歐日製造業迎頭趕上,同時布列敦森林體系瓦解,美元與黃金正式脫鉤後一路走貶,使得美國面臨財政貿易雙赤字壓力,干預了貨幣政策以寬鬆來支持巨額國債的壓力。
隨著英美石油制裁政策落地,後續供給缺口是否能重新彌平,我們認為關係到俄烏衝突的持續時間,以及生產者(OPEC+與美國頁岩油為主)增產態度等變數。然而政府管制缺乏經濟效率,價格上限反而會造成供給短缺,也延後了聯準會的反應時間,1973年1月美國核心 CPI年增率觸及低點+2.5%,隨後出現報復性反彈、一路上行至1975年2月+11.9%,同期間失業率攀升超過4%,GDP則出現連續4個季度的衰退。此外,本次除了能源價格問題外,原本就存在的供應鏈問題、薪資通膨螺旋問題(尤其在美國),觀察5年期美債平衡通膨率再度突破去年11月新高並重返3%,聯準會更擔心的是來自於市場通膨預期失控,造成更嚴重的通膨自我實現。本次俄烏戰爭屬於第一種或第二種供給衝擊尚未能定論,不過從過去經驗來看,供給側衝擊在發生後12個月內,其他條件不變之下,影響將逐漸淡去。
因此可以簡單結論,戰爭所引發的供給側衝擊,為構成停滯性通膨的必要條件,而非絕對條件。我們正在重演歷史嗎?大通膨時代的三種情境及兩個推力 根據NBER研究,分別將過去幾次出現通膨大幅上揚的情形分為以下三種: 暫時性價格上漲(temporary price spike),如1979年 永久性價格提升(increase to a permanently higher relative price level),如1973~1974 長時間價格持續上揚(long-lasting rise in the rate of energy price inflation),如2000~2008(屬於需求型推升的原物料超級循環) 以目前俄烏衝突來看,我們在先前快報初估,俄烏衝突在最差情境下,預期衝擊300萬桶/日的俄油出口(60~ 70萬桶至美國出口歸零,450萬桶至歐洲出口腰斬),而歐美戰略儲油、伊朗核協、頁岩油供給在短期內僅能補足至多200~250萬桶/日的缺口,以至於原本預估Q1~Q2達到供需平衡的時間點,再度往後推延。
「第二輪的價格上漲」,作為大宗原物料,油價上漲傳遞至產成品,連帶得價格上漲存在更深的僵固性,這個現象尤其在供給側衝擊造成的原物料價格上漲更為顯著。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備註:*為經濟衰退與戰爭關聯性不大 從過去經驗我們可以發現,並非所有戰爭皆會引發衰退,而也並非所有引發油市供給出現缺口的事件,皆會引發停滯性通膨。
兩次油價暴漲皆導致能源通膨壓力劇增,美國能源項CPI年增率在1974年2月(+33.7%)、1980年3月(+47.2%)出現歷史高點。接著在1979/1980年,接連爆發伊朗革命、人質危機、兩伊戰爭,油價從不到$15翻倍至將近$40。
另一方面,聯準會對「菲利浦曲線」上就業與通膨存在固定反向關係的誤解,造成政策對於充分就業水平過於樂觀,使得政策反應落後於通膨曲線。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資料來源:THE SUPPLY-SHOCK EXPLANATION OF THE GREAT STAGFLATION REVISITED, Alan S. Blinder & Jeremy B. Rudd, 2008 而為何於70年代會看到如此嚴重的停滯性通膨發生?主要來自於兩個因素: 「油價稅收效應」,主要發生於原油淨進口國,因對於油價的彈性相對較低,對於油價上漲的加乘效應也更顯著。2. 俄烏衝突在最差情境下,預期衝擊300萬桶/日的俄油出口,隨著英美石油制裁政策落地,後續供給缺口是否能重新彌平,關係到俄烏衝突的持續時間,以及生產者(OPEC+與美國頁岩油為主)增產態度等變數,不過從過去經驗來看,供給側衝擊在發生後12個月內,其他條件不變之下,影響將逐漸淡去。4. 我們認為對於接下來是否會面對到停滯性通膨仍有待觀察,但是可以預期的是,接下來聯準會將會把「控制通膨」的目標擺在「維持經濟增速」之前,而這也將反應於Q2的經濟數據滑落上。
讓我們快速回顧70年代,具有許多外生因素加劇了油價上漲對經濟的衝擊,當時一連串的商品供需失衡、匯率貶值、政策失誤,形成完美風暴,才為美國經濟帶來了史上最嚴重的停滯性通膨。面對戰爭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通膨壓力再度升溫,也引發了市場對於停滯性通膨的擔憂。
以上皆出現全球油市6%~12%不等的供給側缺口,其中就包括了70年代的兩次嚴重的停滯性通膨危機。俄烏衝突持續,全球原物料價格暴漲,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續創下歷史新高,聯準會緊縮在即,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是否重演?面對突發戰爭事件,M平方對2022年行情看法是否改變? 本文重點: 1. 回顧1950年代至今所發生的區域戰爭,並非所有戰爭皆會引發衰退,而也並非所有引發油市供給出現缺口的事件,皆會引發停滯性通膨,因此可以簡單結論,戰爭所引發的供給側衝擊,為構成停滯性通膨的必要條件,而非絕對條件。
更雪上加霜的是,尼克森總統在1971年8月宣布「新經濟政策」,除了關閉美元兌換黃金窗口,同時簽署行政命令、凍結工資與物價長達90天,並在隔年持續管制物價/工資,限制通膨介於2~3%、工資成長率不超過5.5%。5. 整體時間軸上,中期我們認為在上半年無論俄烏長短,都需要經歷三個對焦:經濟成長、通膨、政策。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至於《掘光而行:洪瑞麟》展覽除以捐贈作品為核心,也結合館外作品,展出350餘件精彩原作及文獻,包括展露其早慧才華的大稻埕時期作品、留日受到普羅藝術影響之作品,以及創作中少見之完整描繪礦場情景的大型油畫與礦工日記速寫等,皆將於此次展覽展出,當中多數作品已逾35年未出現於台灣觀眾眼前。
美國境內境外的兩百個社區與愈來愈多的國際社區,現在都是「好客美國」和「好客國際」網絡的一部分。
他說:「可以肯定的是,北大西洋聯盟及其領導人,在美國的領導下,會不得不坐在桌前,不得不認真思考該怎麼做,因為局勢已然變得更危險。
我看到他們去教堂祈禱,得到安慰,這很有幫助。
「探險隊原本不是有280人左右嗎?其他人呢?」 「一部分凍死,一部分失蹤。